如果將2005年4月15日土豆網的上線,算做國內互聯網視頻元年的話,那么到現在也過去11年多了。值得注意的是,YouTube平臺上的第一部視頻由卡林姆上傳于2005年4月23日,時長19秒。
1994年,中國接入互聯網,1996年開始民間商用,迄今已經22年有余。
如果將2005年4月15日土豆網的上線,算做國內互聯網視頻元年的話,那么到現在也過去11年多了。值得注意的是,YouTube平臺上的第一部視頻由卡林姆上傳于2005年4月23日,時長19秒。
視頻江湖的前世今生
在這長達11年多的時間里,視頻行業經歷了三波歷程。
2006年,Google以16.5億美元收購視頻巨頭YouTube后,國內的視頻行業迎來PC時代的大爆發。
仿佛在一夜之間,出現了數百家視頻網站,但是當時尚且屬PC互聯網時代,在帶寬、資本、牌照、版權等障礙面前,視頻網站快速從數量眾多的跑馬圈地進入數量有限的寡頭時代,可以說發展到后期,YouTube、Hulu、Netflix三種模式,在國內都有模仿者,甚至“剩者為王”的主流視頻平臺會將三種模式進行雜交柔和,以滿足不同用戶對于視頻內容的差異化需求。
2014年,Instagram、Vine、Snapchat的風靡,激發了移動短視頻的火爆,而這股浪潮在國內則引發秒拍、美拍、快手、微視等短視頻平臺的上線和競爭。
YouTube通過在全球建立6個YouTube Space創作基地支持短視頻內容創作,Snapchat通過Discover、Live、校園故事等頻道不斷拓寬短視頻內容的傳播場景,而Instagram在被Facebook收購后,推出趣味短視頻工具激活短視頻內容傳播。在國內,以2014年9月微信6.0版本推出小視頻功能以及2015年3月騰訊放棄微視為引,最終秒拍、美拍、快手三分天下。
近兩年,視頻移動化、資訊的視頻化以及視頻的社交化三股力量加速移動短視頻全面井噴爆發。
目前,移動短視頻正在成為新的行業風口,此話絕非虛言,有三方面可做佐證。首先,所有的傳統視頻平臺,無論時候優土、愛奇藝、騰訊視頻、還是樂視網等,流量都在從PC向移動遷徙,甚至流量與營收都出現了移動超PC的趨勢或現實。
TalkingData移動數據研究中心發布的《2015移動視頻應用行業報告》顯示,在所有移動視頻應用中,短視頻應用款數最少,僅占6.1%,但是用戶增長幅度相當可觀,同比增長401.3%。
其次,所有的新聞客戶端,諸如騰訊新聞、搜狐新聞、網易新聞,以及后崛起的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天天快報等大數據推送類移動資訊平臺,都將視頻納入頁卡。傳統資訊內容的視頻化,無論是嚴肅新聞,還是娛樂八卦視頻,都成為移動資訊平臺流量的核心拉動者。
最后,短視頻可以被方便的分享到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體中,延長了觀看長尾。正因為如此,Facebook才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視頻分享平臺,以至于讓YouTube感到威脅,也正因為如此,基于微信對騰訊視頻的獨家兼容,騰訊在移動端的視頻流量也迎來巨大增長。
在視頻社交化的浪潮下,基于微博、微信等社交生態的短視頻內容創業正在迎來春天,大量短視頻PGC或OGC紛紛獲得資本青睞.